端午节典故有哪些

研几2024-06-18 20:16571 阅读52 赞

有关端午节的小故事

1、纪念屈原的故事。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

端午节典故有哪些

有关端午节的传奇故事

传说白蛇白素贞,为了报答许仙的恩惠,与许仙结为夫妻的凄美的爱情故事,传说端午节当天白蛇喝了雄黄酒,差点现出蛇形,加上法海白蛇及水淹金山寺的情节,都是脍炙人口的民间戏曲的曲目。(四)伍子胥的忌日 传说伍子胥助吴伐楚后,吴王阖闾逝世,皇子夫差继位,伐越大胜,越王句践请和,伍子胥主战,夫差不。

端午节典故有哪些

端午节来源的典故有哪些

1、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是战国诗人及政治家,因主张政治改革,触犯到贵族大臣们的利益,遭到排挤和流放,最后楚国被秦国打败,屈原十分悲愤,跳入了汨罗江,以身殉国,老百姓为了纪念屈原,就把他跳江的日子定为端午节。2、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

端午节典故有哪些

关于端午节的典故

一、典故一:纪念屈原 有关屈原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另据闻一多考据,把屈原和端午节绑在一起,是南朝梁吴均在著作《续齐谐记》中才首次现的。公元前278年,秦国上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在这一年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在此之前,他被楚王贬出政治中心,放逐。

端午节典故有哪些

1. 端午节起源于对屈原的纪念。屈原是战国时期的重要诗人和政治家,因提出政治改革而触怒贵族大臣,遭受排挤和流放。在楚国被秦国攻陷后,屈原悲痛欲绝,选择投汨罗江自尽,以此表达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为了缅怀屈原,人们将每年的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2. 屈原去世后,楚国百姓深感悲痛,纷纷前往汨罗江。

端午节的由来?

农历的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有关端午节的来历众说纷纭,从名人故事,再到时令传说,曾有过“屈原说”、“伍子胥说”、“夏至说”、“纪念曹娥说”等多个版本,你都知道吗?1、纪念屈原说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的五月初五这天,楚国大夫屈原在听到秦军攻破楚国京都的消息后,。

关于端午节的名人典故有哪些

2、端午日 [唐 ] 殷尧藩 原文译文对照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译文 年轻时,每逢佳节,总爱生出许多情感, 现在老了,谁还有心思平白无故去感慨万千; 在端阳这天,懒得学人家悬挂艾草和驱邪符的习。

端午节的典故

1.沐浴除毒说,古人五月摘兰草盛行,以兰草汤沐浴除毒之俗 2.驱鬼避疫说,论衡、风通俗中提出五月五日为恶日,人们要在这天插菖蒲,艾叶以驱鬼,熏苍术,白芷和和雄黄酒以避疫 3.追念历史人物说,屈原说,那些怀念屈原的相亲们为了保护屈原,纷纷把粽子和咸蛋投入江中,拿来雄黄酒驱赶。伍子胥说,为。

热门排行








精彩内容稍后呈现..
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