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冬至石来历

研几2024-06-18 17:12485 阅读71 赞

北京天坛祭天的圆点是干什么用的

在天坛的中心,有一个用于祭天的重要标志,那就是“天心石”。这个石头的地位非常特殊,是皇帝在冬至日举行祭天大典的地方,也被称作祭天坛。它位于天坛南半圆形的中心,被形象地称为“太极蚂档石”。站在天心石上,如果你以一种特定的音调和节奏呼喊,你就能听到周围36块回音壁反射回来的声音,仿佛你。

天坛冬至石来历

天坛的圆丘有什么作用?

建于1420年,原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天和祈祷丰年的地方。占地273万平方米,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天坛有内外两重坛墙,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 天坛自明代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设计兴工,到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用了14年的时间。清朝又进行扩建。天坛面积273万平方米,。

天坛冬至石来历

聚焦西辽河流域5000年前“天坛”

而为远地运输而来的玄武岩石质,且都为五棱体石柱型,质地甚坚硬,色泽为统一的淡红色;三是构筑独特,坛界的砌筑方式为将石料立置而非通常石构建筑所用的平砌,形成如石栅的效果;四是结构严谨,坛体所起三层,层层有高起,略成台

天坛冬至石来历

北京天坛公园的圜丘的读huan丘还是yuan丘?

意思是指古代帝王冬至祭天的地方。后亦用以祭天地。北京圜丘,乃中国明、清两代帝王每年冬至祭天的祭台,在北京天坛内。为汉白玉石砌成的三层圆台。四面有栏杆、台阶;外围有两道围墙。其北有一座圆殿皇穹宇,是存放祭天用天神牌位的专用建筑。皇穹宇外有圆形围墙,南面有三座砖拱门,俗称“回音壁”。

北京天坛:古都瑰宝,祈福之地

天坛分为内外两部分,主要由圜丘、皇穹宇和祈年殿组成。圜丘是最重要的建筑之一,直径36米高9.17米,在中国古代宗教中具有重要意义。皇穹宇位于圜丘北侧,高38.2米直径24.8米,在明清时期用来存放牲礼器物和贮藏供品。祈年殿则位于圜丘南侧,面积约达了多平方米。这里每逢冬至日都会进行盛大的冬至祭典活动。

北京天坛公园冬季看点

北京天坛公园冬季看点有:圜丘坛、皇穹宇、祈谷坛、皇乾殿、祈年殿等。天坛,在北京市南部,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占地约273万平方米。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绪时曾重修改建。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一、圜丘坛 圜丘坛是举行冬至祭天大典的场所,主要。

“赤水丹霞一日游”——宏伟的古代祭祀建筑群北京天坛(一)

天坛总面积约270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是内坛,南面是秋儿坛和皇家穹顶,北面是祈年殿和皇宫大殿。贯穿南北的单笔大桥分别连接着这两组建筑。坛外可以看到翠柏葱郁,所有的树木环绕着内坛,使得主要建筑看起来特别庄严宏伟。宏伟的秋儿祭坛是皇帝在冬至举行祭天仪式的地方。其核心建筑包括秋儿、皇家穹顶及其附属。

北京天坛传说

北京天坛坛根传说:“坛根儿”是北京老百姓对天坛周边地区的称呼,以天坛为中心,北有金鱼池、西有天桥、东有法塔和四块玉、南有筒子河,这些地方俗称“坛根儿”,历来都是普通劳动者的聚居之地。在这里流传的传说很多,如《金鱼池和龙须沟》、《龙晴金鱼》、《沈万三脚跺金鱼池》等,反映出生活在。

明清之后冬至皇室祭天场所是

明清之后冬至皇室祭天场所是 圜丘坛主要建筑有圜丘、皇穹宇及配殿、神厨、三库及宰牲亭,附属建筑有具服台、望灯等。圜丘坛始建于明嘉靖九年,是按照南京式样建造,用蓝色琉璃砖砌成。圜丘坛明朝时为三层蓝色琉璃圆坛,清乾隆十四年扩建,并改蓝色琉璃为艾叶青石台面,汉白玉柱、栏。

热门排行








精彩内容稍后呈现..
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