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端午节风俗有哪些特点

研几2024-06-26 18:08520 阅读51 赞

天津端午节风俗

1. 端午节,天津人额间抹雄黄以驱邪避害。古人认为雄黄能杀毒、避邪、制蛊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额间抹雄黄寓意孩子们身体健康、平平安安;为孩子驱除灾害、瘟疫,象征着喜庆、吉祥。2. 天津人食五毒饼,这是为端午节特制的一种圆形糕点,将五毒(蛇、蜈蚣、蝎子、蜘蛛、蟾。

天津端午节风俗有哪些特点

天津端午节风俗

老天津卫曾经有一项端午风俗,即食五毒饼,天津人还要吃五毒饼,五毒饼是人们为端午节特制的一种圆形糕点,其实就是玫瑰饼,将五毒(蛇、蜈蚣、蝎子、蜘蛛、蟾蜍)的图案印在小饼上或用模子做出五毒形状来也曾是天津人端午节走亲访友互相馈赠的常见礼物。在传说中是变化自元末第四十二代天师亲笔书写的。

天津端午节风俗有哪些特点

天津端午节风俗有哪些

额间抹雄黄——天津人驱邪避害的习俗 我国古人有称五月是“恶月”,所以天津人在端午节除了要喝雄黄酒,还会把雄黄酒挥洒在床间来避虫害,最后还会把雄黄酒抹在孩子的耳朵、鼻孔、额头处,希望起到驱邪作用。柳叶水洗脸 ——祈福身体健康 用柳叶水洗脸也很讲究,一大早沾了露水的柳叶水清香怡人,用柳。

天津端午节风俗有哪些特点

不同地方的端午节习俗都是什么样的?

天津人在端午节会为孩子佩戴长命缕,这是一种用五色丝线缝制的布艺制品,内装有菖蒲、艾叶、榴花、蒜头等香料,具有驱虫避邪的作用。此外,天津还有用柳叶水洗脸、洗眼的习俗,寓意明目祈福。河北省的端午节习俗包括插艾草、逛码头和吃炸糕。秦皇岛地区还有“逛码头”活动,人们望海祈福。冀东一带则流行在。

天津端午节有什么讲究

在天津静海一带,端午节还有用柳叶水洗脸、洗眼,寓意明目祈福身体健康的习俗。佩香囊 端午节也称“浴兰节”,除了戴搭拉,佩香囊也是一项端午习俗。中药香囊具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能,是将具有芳香开窍效用的中草药如苍术、藿香、吴茱萸、艾叶、肉桂、砂仁、白芷等制成药末,装在特制的布袋中。

天津过端午的习俗?

(天津)旧习俗有贴门符,挂钟馗图,插蒲艾,蒲剑蓬鞭,簪榴花,采百草,结五色丝为长寿线,系小儿臂, 男左女右,剪五毒符(各地五毒不同,天津五毒为蝎子、蜈蚣、蟾蜍、蛇、蜥蜴。或无蜥蜴而改为老虎,故是日穿绣花老虎鞋 者,带老虎褡裢者),饮雄黄酒,要在小儿头囟和耳朵眼、肚脐抹雄黄,食。

天津民俗: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的过法

端午节 五月初五,又称“五月节”。住家自初一日插蒲艾于两旁,悬符箓于门楣。儿童穿黄色“五毒衣”、“五毒鞋”,衣襟缀“老虎褡拉”。20年代前有涂雄黄于小儿头、胸、耳及臀部者,以祛瘟避邪。应节食品为江米小枣粽子。春节 农历新年。旧时天津习俗腊八节后便开始办年货。年货以香烛纸锞、神马、神。

不同地方的端午节习俗都是什么样的?

白洋淀地区端午节有吃炸糕、洗艾叶澡的习俗。河北中部的风俗和京津很相似,河北北部和东北地区的风俗很近。🌟内蒙古——打大围,吃凉糕🌟在端午节蒙古族有一个特殊的风俗——打大围,其规模之大,超过其他猎日,因此,在东部地区称它为“猎节”。打大围,一般一年要举行两三次或三五次。

天津端午节有什么风俗?

客家人包粽子还分碱粽及咸粽。碱粽特别是用来祭祀的。客家人过端午须准备四份牲醴,一付拜土地公,一付拜万善爷,一付拜附近的大庙。而碱粽便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祭品。咸粽则分米粽及粄(粿)粽两种,纯粹用来解馋。

天津人过端午

我是地地道道的天津人,每年我都在天津过端午节。每年端午节我们都会包粽子。北方的粽子和南方不同,北方多以甜为主。主要原料是糯米,红枣,也有的放入花生或者豆沙。为了增加甜度,有的会放入一点砂糖。粽叶是芦苇叶。记得小时候,端午节的前几天我们就开始准备, 姐姐带着我到河边的芦苇地里打宽一点。

热门排行








精彩内容稍后呈现..
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