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西土家族做法事

研几2024-06-19 10:38683 阅读73 赞

土家族铜铃舞简介

随着历史发展,原为土家祭祖仪式的祭祀舞蹈“八宝铜铃舞”,后又成为象征民族团结的盟誓舞蹈。八宝铜铃原是土老司主持祭祀仪式使用的“法具”之一。铜铃道具安有木柄,长30公分,木柄上刻有马头,木柄左、右两端各安3颗铜铃。铜铃道具象征土老司做法事时的一匹宝马,马头颈部系的五色丝带象征马的'鬃毛。

湖南湘西土家族做法事

湘西土家族过年风俗

位于梵净山西大门的湖南湘西土家族聚居地紫薇镇团龙村,在大年三十前一天,会提前庆祝新年,这一传统被称为“过赶年”,是土家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届时,村庄里家家户户都会忙碌起来,打扫房屋,贴春联,推磨制粮,煮茶品茗,汤圆团圆,处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这些土家族的习俗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

湖南湘西土家族做法事

中国湘西地区民俗有哪些

结婚有哭嫁,传统的是从结婚前2、3个月便开始哭嫁。哭嫁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民族传统艺术。在以前也作为衡量一个待嫁女家教和素质的标准之一。打溜子,在结婚的时候迎亲队伍和送亲队伍赛溜子。丧葬方面,有跳神,哭丧,做法事,唱孝歌等。分大葬,小葬等多种。孝歌文化也是湘西很有特色的地方文化。

湖南湘西土家族做法事

土家族民风民俗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土家族民风民俗(作文)大概550字

湘西土家族中的梯玛法事是最具权威性的宗教仪式,要做好梯玛法事的人家,都要耗费巨资。凡是梯玛法事,最后一堂都得有“赶白虎”,如果不赶白虎,或者说没有把白虎赶出家门,那么这堂梯玛法事就等于没有做,承担做法事的掌坛师梯玛得给东家赔偿经济损失。只有把白虎赶了出去,这堂法事才算做得圆满成功。

湘西赶尸是真的吗?

然而,在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电视节目中,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政协委员伍贤佑先生声称,他在1963年见过赶尸,尸体并不是伸直手臂蹦跳着前进的,而是垂下手臂,行走时如活人一般。并且,赶尸的法师也并不总是两个人,很多时候,是只有一个人在前面领路,同时负责沿路撒下纸钱。赶尸传说之背尸说 这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

土家族的历史由来

其中也有些土家语人名。 他们是:梯玛、春巴涅、巴沙、择土拔普、巴列查七等。 他们各有一份职业,梯玛是土家族做法事的巫师,春巴涅、惹巴涅是土家族传说中追赶太阳的两姐弟,巴沙是土家族传说中的命运之神,择土拔普是土家族先民中得高望重的长者,巴列查七是土家族先民中十分能干的女人。 关于土家族田氏的来源:。

湘西的民俗风情

土家姑娘在接到男方通报结婚的日子前十天半月,就不再出门做活。先是在吊脚楼闺房架一方桌,置茶十碗,邀亲邻儿女依次围坐,哭起嫁歌来,新娘居中,叫“包席”,右女为“安席”,左女为“收席”。新娘起声,“安席”接腔,依次哭去,不分昼夜。哭有规矩:母女哭,姑侄哭,姊妹哭,舅甥哭,姑嫂哭,骂媒人……哭三五。

血色湘西说男18,赛龙舟,那女16,拜啥来着?

而信奉倍至。依照当地习俗,凡婚久未育子女者,便向傩公、傩婆祈求,并许下愿信,以后身怀有孕或生了子女请端公做法事一堂,或演戏酬谢。如遇家有凶事或遇猪瘟、鸡瘟、家人多病,便祈求傩公、傩婆佑福,年终隆重祭祀。在农村,此种酬神方式,人们统称“还傩愿”(演出之戏叫“傩愿戏”)。

湘西阳戏的特色是什么?

阳戏分为内坛和外坛,内坛主要是做法事,外坛主要是唱戏。阳戏内坛二十四戏,即二十四坛法事,为迎神、酬神、送神仪式。外坛二十四戏,主要是戏剧表演,常演的剧目为赐福戏、贺寿戏、仕进戏、婚娶戏、送子戏、逗乐戏等。祭祀仪式的淡化和消失,戏剧娱乐因素的强化是阳戏的重要特征。面具是傩戏艺术的一。

热门排行








精彩内容稍后呈现..
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