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蒸羊羔的来历和典故

研几2024-09-22 07:1384 阅读38 赞

什么是“牲口节”?

农历七月十五,中原农家也称这天为“牲口节”,此日有许多敬奉耕牛的活动。在豫北林县等地,七月十五这天,家家都要蒸羊羔形的白面馍,中午蒸熟后供奉在案桌上,然后燃放鞭炮,庆贺槽头兴旺。凡有大牲口的农家,这天都要停止使役一天,把供奉后的羊羔馍送给大牲口吃,也有给牲口喂豆等精饲料的,以显示。

七月十五蒸羊羔的来历和典故

中元节还被称为送羊节

传说此风俗与沉香劈山救母的传说有关。沉香劈山救母后,要追杀虐待其母的舅舅二郎神,二郎神为重修兄妹之好和舅甥之谊,每年的七月十五都要给沉香送一对活羊,据说这是取二郎神和沉香之母“杨”姓的谐音,以重结两家之好。

七月十五蒸羊羔的来历和典故

七月十五送面羊的由来

从此以后,每年阴历七月十五,舅舅准给他送一只羊去,以提醒他好好长进。可是,年年送一只活羊,也没这个必要,后来,就改为送“面羊”。面羊是用白面做成的蒸熟的“羊”。街坊、邻舍看见这个教育外甥的办法好,纷纷效仿。一传十,十传百,一代传一代,以致成了民间的风俗。

七月十五蒸羊羔的来历和典故

农历七月十五的习俗

3、面塑 七月十五节前,民间妇女盛行面塑活动。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首先根据家庭实有人数,给每个人先捏一个大花馍。送给小辈的花馍要捏成平型,称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希望小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送给老辈的花馍要捏成人型,称为面人,意喻儿孙满堂,福寿双全;给平辈的花馍。

7月15为何在山西高平寺庄一带不烧纸祭祖,但有给老人送羊的风俗。

梁武帝时,佛教定七月十五为盂兰盆节,以佛经“目犍连救母”故事,宣扬佛法解脱亡人倒悬之苦。历史上三教合流于此节“孝亲”,在过去多神崇拜的山西民间更是礼重行隆。这种礼重行隆,表现之一就是家家蒸制面羊,祭祖分食之外,还要馈送亲友,为晋地特点。面羊馈亲,主送外甥。此俗起源于沉香劈山救母。

七月十五的来历

七月十五的由来:农历七月十五,佛教的“盂兰盆节”,又称佛欢喜日,僧自恣日、报父母恩日。依据《佛说盂兰盆经》记载,“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常忆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忆所生父母,乃至七世父母为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因此,盂兰盆法会。

2023年七月半是几月几号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的来历

农历七月十五之前,民间妇女盛行面塑活动,晋北地区最为强烈。一家蒸花馍,街访四邻来帮忙。将花馍要捏成平型,称为面羊,送给小辈,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希望小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将花馍要捏成人型,称为面人,送给长辈,意喻儿孙满堂,福寿双全;将花馍捏成鱼型,称为面鱼,送给平辈,意。

7月15是什么日子

3、面塑 七月十五节前,民间妇女盛行面塑活动。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首先根据家庭实有人数,给每个人先捏一个大花馍。送给小辈的花馍要捏成平型,称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希望小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送给老辈的花馍要捏成人型,称为面人,意喻儿孙满堂,福寿双全;送给平辈的。

7月15日是什么日子

每年夏历七月十五这天,是中国传统中的重要节日——中元节,但是,“中元节”是中国道教的叫法;夏历七月十五这天,佛教称之为“盂兰盆节”,民间则称之为“鬼节”。当然,道教的中元节、佛教的盂兰盆节及其民间的鬼节,既有不同的表达形式,但是,这三节又有祭祀祖先和崇尚忠烈的共同文化内涵。

七月十五应该吃什么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中元节又称“七月节"或盂兰盆会",为三大鬼节之一,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中元节的饮食一般是包子、水饺、馒头,饭后吃苹果、梨等时令水果。唯独陵县例外地称中元节为掐嘴节,吃粗茶淡饭。1、吃鸭。

热门排行








精彩内容稍后呈现..
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