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由来和传统风俗是什么

研几2024-06-18 20:53313 阅读66 赞

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

一、端午节的来历 1、端午节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民俗大节,最初是古代百越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在上古时代就有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习俗。2、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个别地方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端午节的由来和传统风俗是什么

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古时为祭祀投江的屈原,荆楚之人农历五月五日会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为恐鱼吃掉,人们想出用粽叶包米,外缠彩丝。后来,吃粽子就成了端午节的风俗。粽子用江米、黄米、小枣做成,俗称“二米粽子”。2、挂艾草 端午节当天,人们会在院门前和房檐下挂艾草或菖蒲,蚊虫害怕这种味道,能起到驱蚊。

端午节的由来和传统风俗是什么

端午节的由来及风俗

端午节的由来主要有以下说法:1、纪念屈原;2、纪念吴国大将伍子胥;3、纪念孝女曹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天中节等,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端午节的由来和传统风俗是什么

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是什么?

端午食粽,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粽,俗称粽子,主要材料是糯米、馅料,用箬叶(或柊叶、簕古子叶)包裹而成,形状多样,有尖角状、方状等。其由来久远,最初是用来是祭祀祖先神灵的贡品。传入北方后,用黍米(北方产黍)做粽,称“角黍”。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形成了南北风味;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

端午节的由来和传统风俗50个字端午节的由来和传统风俗是什么

1.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起源于多种传说,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纪念屈原。自司马迁以来,屈原忠贞爱国的形象在文人墨客的赞颂中日益崇高。随着时间的推移,端午节逐渐与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紧密相连,并被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2. 端午节传统风俗 2.1 吃粽子 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食品,起初是用竹筒装糯米。

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故事是什么?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端午时节及节后,天气炎热,蝇虫滋生,毒气上升,疫病萌发。古人认为人是吃五谷。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是什么呀??

一种革制酒器)裹了躯体投入江中,这与粽子的形象特别符合。伍子胥在吴越也被视为涛神。端午节最重要的两项活动-竞渡和吃粽子,通常来说都和龙有关(见闻一多《神话与诗》的《端午考》),也可能是迎涛神祭图腾的习俗。习俗有吃粽子、驱瘟疫、瘟神、划龙舟、悬香草(菖蒲、艾草等)等。

端午节的由来和传统风俗是什么

2. 端午节传统风俗 吃粽子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源于古人用竹筒装糯米饭投入江中以祭奠屈原,后演变为使用粽叶包裹糯米。划龙舟起源于楚人划船寻找屈原的传说,如今每年端午节,赛龙舟已成为纪念这一节日的传统活动。饮雄黄酒在长江流域地区颇为流行,源自《白蛇传》中许仙在端午节给白娘子喝雄黄酒的情节。。

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

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1 一、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传统节日,最初是古代百越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在上古时代就有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习俗。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端午节起源于南方百越图腾祭祀,把端午视为“恶月。

热门排行








精彩内容稍后呈现..
回首页 >>